“裊裊涼風動,凄凄寒露零。”
寒露后,露氣重而稠,稠而將凝,再過半月,將凝為霜降。自此,告別了秋高氣爽、秋明空曠,白日將變得幽晦,天寒夜長,風氣蕭索,霧結煙愁。大部分地區熱冷交替季節來臨,天氣將正式由涼爽向寒冷過渡。
寒露三侯 露氣寒冷 | 將凝結也 一候鴻雁來賓:寒露之日,“鴻雁來賓”。鴻雁白露節氣已經開始南飛了,此時是最后一批,古人稱后至者為"賓"。 二候雀入大水為蛤:后五日“雀入大水為蛤”,鳥雀入大海化為蛤蜊,飛物化為潛物,古人對感知寒風嚴肅的一種說法。 三候菊有黃華:再五日,“菊有黃華”,華是花,草木皆因陽氣開花,獨有菊花因陰氣而開花,其色正應晚秋土旺之時。 寒露習俗 露氣寒冷 | 將凝結也 登高:寒露時節,北方已呈深秋景象,白云紅葉,偶見早霜;南方也是秋意漸濃,蟬噤荷殘。這個節氣往往與我國傳統節日重陽節相遇。自古以來,重陽節就有這個重要習俗——邀約親朋,登高望遠。 賞菊:寒露到來的農歷九月又稱菊月,是菊的月份。菊花為寒露時節最具代表性的花卉,處處可見它的蹤跡。古書記載:“九月九日,采菊花與伏苓、松脂,久服之,令人不老。” 吃母蟹:俗話說“西風響,蟹腳癢”,天一冷螃蟹的味道就要“正”了。“九月團臍,十月尖”,寒露時節雌蟹卵滿、黃膏豐腴,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節。 喝“寒露茶”:寒露前后正是茶樹生長的極好時期。每年寒露的前三天和后四天所采之茶,謂之“正秋茶”,秋茶中以正秋茶為最佳。 寒露養生禁忌 露氣寒冷 | 將凝結也 寒露過后,秋意漸濃,寒意侵襲,人體消耗也逐漸減少,食欲開始增加,適當的“貼秋膘”有益于恢復體力。不過若貼補過分,運動不足,消耗熱量過低,也易導致“秋胖”,貼秋膘是有講究的。 1.忌無病補 無病亂補,既增加開支,又害自身。如服用魚肝油過量可引起中毒,長期服用葡萄糖會引起發胖,血中膽固醇增多,易誘發心血管疾病。 2.忌虛實混 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,不是虛癥病人不宜用補藥,虛癥又有陰虛、陽虛、氣虛、血虛之分,對癥用藥才能補益身體,否則適得其反,會傷害身體。 3.忌藥代食 藥補不如食補。多吃芹菜可防治高血壓;多吃蘿卜可健胃消食、順氣寬胸、化痰止咳;多吃山藥能補脾健胃。日常服用的胡桃、花生、紅棗、扁豆、藕等也都是補品中的佳品,但是任何美味佳品都要掌握適量原則。 4.忌負營養 關注“負營養”的保健新觀念提倡,既重視人體廢物的排出,減少“腸毒”的滯留與吸收,在進補的同時,亦應重視排便的及時和暢通。 寒露養生要點 露氣寒冷 | 將凝結也 常言道:“寒露腳不露。”寒露過后,氣溫逐漸降低,因此市民不要經常赤膊露身以防涼氣侵入體內,大家可每天晚上用熱水泡腳,使足部的血管擴張、血流加快,減少下肢酸痛發生,緩解疲勞。 腳自古就有人體的第二心臟之說。從養生理論看,腳離人體的心臟最遠,而負擔最重,再加上腳的脂肪層很薄,保溫性能差,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響。因此,足部保暖格外重要。 寒露是熱與冷交替的秋季的開始,秋燥是讓人煩惱的一件事。對付秋燥的最佳飲食良方就是:“朝朝鹽水,晚晚蜜湯”。 白天喝點鹽水,晚上則喝點蜜水,這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,又是秋季養生、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,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。在秋天經常服用蜂蜜,還可以起到潤肺、養肺的作用。 寒露過后晝短夜長,自然界中的“陽氣”開始收斂、沉。此時便是人們保養陽氣之時,因此,人們的起居時間也應當做相應調整。早睡可順應陽氣收斂,早起可使肺氣得以舒展,因此秋季養生就要做到“早睡早起”。為避免血栓的形成,應該順應節氣,分時調養,確保健康。 寒露后,雨水漸少,天氣干燥,晝熱夜涼。許多人會相繼出現中醫所說的“涼燥”癥狀,即咽干、鼻燥、皮膚干燥等。 在飲食上少吃辛辣刺激、香燥、熏烤等食品,宜多吃些芝麻、核桃、銀耳、等有滋陰潤燥、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。水果有梨、提子、荸薺、香蕉等;蔬菜有胡蘿卜、冬瓜、蓮藕、銀耳等。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應多吃些紅棗、蓮子、山藥、鴨、魚、肉等飲品。同時室內要保持一定的濕度,注意補充水分。 秋天氣溫漸漸變涼,寒露以后的養生特別要注意養護好自己的胃部。首先要注意保暖,入秋以后要特別注意胃部保暖,適時增添衣服,夜間睡覺要注意蓋好棉被。另外消化道潰瘍的發生、發展與情緒也有一定的關系,因此要注意情緒的健康,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緒穩定。 寒露節氣不少人為了防止口干,晚上睡覺前會喝不少水。但是這樣一來,夜尿的頻率就會增加。一些人即便是夜里或者凌晨感覺到了尿意,由于嫌起床較冷,常常下意識地憋尿繼續睡,這其實是非常不健康的習慣。 尿液中含有毒素,如果長時間儲存在體內,含有細菌的尿液不能及時排出,就易誘發膀胱炎。而高血壓患者憋尿會使交感神經興奮,導致血壓升高、心跳加快、嚴重的還會導致猝死。 秋季臨床上抑郁狀態的患者明顯增多。專家指出,由于深秋氣候漸冷,日照減少,風起葉落,常會勾起凄涼之感,使人們情緒不穩,易于傷感。 因此,在深秋時節,人們需保持良好心態,培養樂觀豁達之心,這也是秋季養生保健不可忽略的一點。每日加班不宜超過兩小時,否則會導致慢性疲勞,日子一長,便容易患上秋季抑郁癥。 秋季是運動鍛煉的大好時機,可根據個人情況選擇不同的運動項目進行鍛煉,長期堅持可增強心肺功能。 散步、爬山等都是很好的選擇。但開始時強度不宜太大,應逐漸增加運動量,如果過度運動,會增加人體的疲憊感,反而不利于身體恢復。秋天氣候適宜,空氣質量較佳,不妨多接近自然、多運動,吸收天地精華。伸展具有“運化作用”,能收斂心神,從呼吸帶動的循環系統、腸胃消化到內分泌系統,一路順暢,氣血循環自然活絡。